「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全稱叫做「路口多功能交通違規科技執法設備」,屬於廣義「科技執法」範疇,大致定義也與其他「科技執法」相同。原理就是使用各種偵測器具如紅外線、攝影機或是麥克風來監測路況,並結合電腦AI辨識各車種行經位置與時間,自動判斷出違規行為與違規路徑,最後再交由員警從嚴審查,如有符合告發要件的事實才會再行舉發的執法方式。
Q:跟其他「科技執法」差在哪?
與國內「其他科技執法」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可以同時偵測多種路口行駛中的違規行為,包含闖紅燈、跨越雙白線、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未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違規行駛行人穿越道、逆向行駛等常見違規事項,幾乎可以說不管多微小、短暫的違規行為都難逃其法眼。(圖/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面對這樣的偵測能力,行車上路便必須得「戒慎恐懼、戰戰兢兢」才行,因為車輛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器的範圍內,駕駛人沒有任何僥倖的空間。只要一違規基本上就等於吃罰單,再也沒有「看到照相機就慢下來」或是「沒人看到就沒事」這種事情,「終結違規大魔王」的稱號非它莫屬!(圖/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Q:這麼厲害?!那我會在哪遇到?
「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一開始是設計在交通違規較氾濫的縣市使用,後來才漸漸地被廣泛運用在其他地區,目前全台共計有超過20處路口正在執法中。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支援多項違規偵測,但事實上各縣市警局還是會依據不同路口的交通狀況來啟用不同的項目偵測需求,並不是每個路口所偵測的項目都完全相同。以上就為各位整理出一些熱門路段的詳細資訊,提醒各位未來行經該路口時皮可得繃緊一點!
Q:不慎被拍到會罰多少?
由於各路口偵測取締的項目並不盡相同,因此被抓到後的罰款當然也會不太一樣,在此我們也貼心的為大家羅列出所有可能被「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所舉發的項目,相關罰款可參考上圖所示。
Q:政府在搶錢嗎?!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大家先別太激動,實施「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的好處可多著呢!因為透過科技設備全天候24小時執行大量且無例外的偵測工作,不僅可以有效減少交通亂象與駕駛人違規僥倖的投機心態以外,就連警察人力耗費與員警的攔撿風險,甚至是執法成本都會因為大量電子且無接觸化的執行方式而大幅降低。(圖/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而且以AI人工智慧結合大數據分析交通狀況,將可以更有效的防制交通事故發生,透過預防性的開單嚇阻違規,也能減少潛在的傷亡風險。像桃園市在實施「路口多功能科技執法」後,同一路口的交通事故率就大幅下降了44%、台東市甚至降了50%之多,表示只要所有民眾都可以正常行駛不違規,自然可以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保障所有用路人的行車安全。(圖/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Q:不想被罰怎麼辦?有沒有漏洞可以鑽?
當然,如果是因為髒汙、毀損或是天候不佳而導致車牌無法順利辨識,也許就會有「被機器拍到,但警方決定不予舉發」的情況產生,但這都是十分極端的狀況,被成功舉發違規的機率仍是大得多。大家也千萬別企圖使用變造或是遮蓋車牌的方式上路規避機器辨識,否則除了最高可能被罰18000元的罰鍰外,更有機會吃上偽造文書的罪嫌,這樣可得不償失!(圖/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最後還是得說,「科技執法」的目的是希望遏止違規、防制事故,並且起到呼籲駕駛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的效果,民眾也必須認知到不是沒警察的地方就可以隨隨便便。我想大家真的不必太過排斥警方使用「科技執法」,甚至覺得此舉是政府在搶錢,畢竟要是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不違規,就算科技再怎麼厲害也罰不到任何人不是嗎?(圖/高雄市政府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