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pp,觀看文章體驗更佳
文章
台灣交通到底怎麼了?還能救嗎?
Tommy
Tommy一生愛車是車都想開
4,233瀏覽/2023-09-02
概覽:
交通亂象大家感同身受,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還有救嗎?

最近有百萬網紅與官員爭論爆閃燈實際作用,事實上台灣的交通問題錯綜複雜,不管你是開車、騎車、甚至是走路搭大眾運輸,對自己每天碰上的交通狀況難免會有意見吧!雖然凡事都有進步空間,但這部分要改進的部分確實還蠻多的,層面也很廣,以一個市井小民角度的長期觀察,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現況與不足之處

事故率高根據公視報導的統計資料,台灣2022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有大約1萬6千人受傷,等於平均每天有47人因為交通問題而傷亡,跟OECD經濟發展發展組織的先進國家相比,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數字相比,是先進國家的8倍,就拿國人熟悉的日本來說,他們的人口是1.26億,2022年交通死亡人數是2610人,比2300萬人口的台灣更少,是一個迫切需要改善的安全議題。

行人不便自從被CNN報導之後,行人地獄這個詞就三不五時被提起,背後的因素環環相扣,就硬體層面來看主要有人行道劃設不足、騎樓充滿障礙物,也就演變成人車爭道的場景,然後也不是這樣就算了,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如果是尖峰時間,走在路上要和機車、汽車還有大型的公車、卡車混雜在一起,既危險又降低整體的交通效率。

路面品質

每次到日本,都對當地又平又乾淨的道路嘖嘖稱奇,一方面看起來整齊美觀,對各類運輸工具來說,使用起來更舒適安全,並降低輪胎、避震器以及底盤的消耗與故障風險,只是回到台灣就會感到納悶,要把路鋪平真的這麼難嗎?說了好多年,大部分的討論指向過於頻繁開挖,回補不確實,造成補丁一堆、凹凸不平的狀況,而根據地方政府的一些條例,確實會要求道路新建、翻修或改善等工程驗收之後,是有1到3年禁止申請挖掘的規範,可是!碰上臨時管線維修、新建房屋需要牽水電管線等民生需求就不受限制,也就難以達成新鋪道路的完璧之身。

為什麼會這樣?

教育和心態道路交通是個團體、社會共同維持的秩序,在路上總會碰到其他人對吧!正確觀念很重要,也需要從小養成,台灣的交通安全教育顯然就還有進步空間,如果缺乏相關素養和守法觀念,對自身和他人都是增加風險,有時候我開車遇到學生隨意穿越馬路,會覺得他們似乎認為車子想停就能馬上停下來,事實上是防衛駕駛的考驗反應!還有2、3個人並排在馬路上或逆向騎乘腳踏車等狀況,要自覺到就算還沒考到駕照,也是整體交通環境的一份子。

考照制度可以發現因為交通問題存在已久又難解,台灣人民也蠻常自嘲的,譬如淪於表面的考照制度,常用來說路上三寶是雞腿換駕照,第一點是考照費用低、門檻也低,就算第一次沒考過,也可以繼續重考到過為止,大家也知道,在駕訓班上課,到哪裡轉幾圈的方式不適用真實環境,就算上路測驗也是固定路線,事前是可以反覆練習的,未來開車有可能永遠走一樣的路嗎?再來假設18歲考到駕照,到65歲才需要換照,中間的身體狀態和反應都一定沒問題嗎?有許多不合理的存在。

應付罰則我記得小時候機車還沒強制戴安全帽的時候,我媽就要全家都要戴了,因為就怕個萬一,到了民國86年才強制執行,到現在大家也自然而然習慣這件事,我想表達的是,用罰則強制國民習慣是個手段沒錯,不過解決根本性問題還是要大家發自內心的遵行,像最近因為禮讓行人變成執法重點,過馬路就開始得到尊重,但像是後座乘客繫安全帶、兒童必須乘坐安全座椅這類關乎生命的規定,其實也很重要,但沒有強力執法,大家還會乖乖照做嗎?

道路設計不合理有沒有發現過,其實整條路的寬度還蠻夠的,兩邊的路肩卻劃得很大,也沒人行道,變成一堆違停車輛占據兩側,少少的兩線道要容納行人、機車和汽車,大家要閃躲彼此,還要小心不要碰到路邊違停的車,這是我每天上下班都會碰到的情況,其實還有很多應該要納入更多機車與汽車合理並存以及行人友善的設計,不然碰到這種自尋生存空間的馬路,如果還是爸媽推著嬰兒車,真的是「步步驚心」。

改善亂象是全體的事不管怎麼做,永遠可以更好,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我們自己卻有很多需要跟其他國家學習的地方,畢竟看下來,從長期效果的教育、更安全的道路規劃,甚至是直接有效的強化罰則,是要從多方面下手,例如鄰近的日本,在1970年代也經歷過一年交通死亡人數超過1萬6千人的黑暗交通時代,到近代,日本小一新生是可以自己走路上下學的,教育就是他們改革的重點之一,人是根本!關於這議題,我們也曾經探討過,可以參考「曾經是交通戰場!日本如何透過教育改善交通安全?再來,道路該怎麼改善、該怎麼找出適合本地的設計,這多半需要仰賴政府的力量,但人民的聲音也要想辦法傳達到位,一開始就要大刀闊斧可能有難度,但比起整天說哪裡蓋好哪條又新又大條的路,把既有存在明顯問題的道路進行合理改善也值得重視,最後是罰則,最近最有感就是關於行人禮讓這件事,在路口等行人通過的駕駛變多了,如果懂得設身處地,不嚴厲執法也得這麼做不是嗎?雖然我另一方面也想說說酒駕,好像怎麼罰都沒用,但深入研究又是長篇大論,只能說加強罰則是個方式,要根治也需要像前段說的,多方面著手和配合,並明確的階段性規劃才有長期效果。

好文章,鼓勵一下
對我幫助不大
車友留言0
寫留言
暫無數據
回覆:
0

文章標籤

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