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底盤吸震性數據能夠橫向對比,每次測試我們都掌握以下標準流程
1.以P Box作為車速判斷:由於各車時速錶各有不同誤差,為了精準掌握車速30km/h、60km/h,因此以GPS訊號的P Box為車速依據。
2.震動計算起點統一:起始點為前輪壓到第一根減速條,震動儀產生G值開始計算。後輪壓到最後一根減震條、震動回復近於0時為計算終了。在車速一致、計算起終點都相同之下,所測得的震動數據即可橫向對比。
名詞解釋
瞬間最大G值:儀器所測得的瞬間最大值
三關卡震動時長:車身開始震動計算,到恢復平穩截止,將三關卡各自震動時間相加總合,時間愈短,可解釋成穩定性愈好。
三關卡G力總和:在車速、計算區段都相同的情況下,把同一段時間裡的震動值相加,若總值愈小,代表吸震性佳,需特別說明的是,這總和值不代表總受力,而是希望大家較容易理解且能相互對比的數據。
XC90 T8採用氣壓懸吊,測試時選擇日常駕駛使用的Hybrid模式,阻尼設定著重舒適,體感上,可感受到擅長過濾路面碎震,實測結果不意外的遠勝過往車款,不僅瞬間最大G值極低、震動總和也小,而震動時長更被壓在1秒以內,代表懸吊濾震效果、阻尼抑震表現都極具水準。觀察曲線可以看出除了壓過減震墊略有突起之外,幾乎看不到受路面鋪裝影響,曲線工整且俐落。
再次將X5、GLE測試數據拿來對照,XC90 G值明顯較兩輛德系對手較小,震動時長也明顯短了許多,震動更小、更平穩的特性展露無疑。
隨著車速提高,瞬間最大G值、震動總和都隨車速提高而合理增加,但體感仍是舒適且穩定的行路質感。震動時長則同樣壓在1秒以內,代表不論低速或中高速域,XC90氣壓懸吊所搭配的電控阻尼都能適切吸收震盪,盡可能維持座艙平穩,表現不負其品牌旗艦地位。
60km/h測試,XC90表現同樣出色,最大G值與同樣訴求舒適的GLE表現相當,震動時長則同樣顯著勝過對手,阻尼設定相當了得。
同樣把X5 25d、GLE 300d數據列出,雖然測試日期不同,動力系統也非對等,但在相同路段、相同儀器之下,還是有基礎參考價值。怠速時,XC 90 T8引擎無發動,自然有優異的寧靜度,而行駛時,數據與X5、GLE相當,風切聲、輪胎滾動聲都有不錯的隔絕效果,表現符合產品定位。
XC90身為品牌旗艦,又是最高等級的Inscription,座椅等級相當高,Nappa真皮觸感細膩(還有芳香的皮革氣味),椅墊前端、腰部包覆充氣都是電動調整,還有加熱通風、按摩功能,乘坐感實在難以挑剔。
第二排坐姿端正適切,沒有低陷不容易進出,或是偏高、容易產生搖晃的感受,後座三張獨立設計,也讓每個人能調整自己喜愛的坐姿。
二、三排坐入兩位174cm成人示範,只要第二排適度往前移,在保有合理腿部空間之下,第三排就能獲得堪用的腿部空間,基本上膝蓋是輕觸二排椅背,沒有侷促壓迫感,也可以看出大腿沒有太過彎曲,頭部空間也夠。
若要進出第三排,扳動二排椅背上方,椅背、椅墊就會連動前移,不過就算是5米的LSUV,依舊得彎腰曲身才能進入第三排,不適合老人家進出。
經量測,XC90後方視野死角距離達34.0m,主要是後擋風玻璃下緣較高,影響了後方可視範圍,不過從圖片可以看到,雖然第二排頭枕體積不小,但不太會遮蔽後方視線,若真覺得礙眼,駕駛可由多媒體螢幕操作倒下;不過若是第三排頭枕,立起來時就會明顯遮蔽視野,要收折也得從後方手動操作。
XC90後視鏡照型趨於方正,有助於照射廣度,與對照車款相比,雖然數據沒有最突出,但差距有限,沒有明顯不足處。
XC90車窗面積都不算小,車室採光良好,不過A、B、C、D柱並沒有特別纖細,不過和多數休旅車一樣,從駕駛座往左後側望去,C、D柱會重疊在一起,第三排側窗無助於視野,X5、GLE也是相同情形,而另外值得提出的是,XC90副手座右側B較粗壯,至於整個盲區占比是28.5%,較X5多了些許。
原廠公布XC90 T8 Inscription迴轉半徑為6.05m,挺大的,不過用超級測試制式方式實測,左迴轉半徑僅有5.0m,與中型車相當,數據也和GLE相同,而右迴轉半徑實測則是5.3m,也是個不算大的數值。
目前台灣引進的XC90陣容中,僅入門Momentum未標配氣壓懸吊,這套電子氣壓懸吊與行車模式整合,Dynamic模式會加硬阻尼、降低車高20mm,也可進入Individual個人化設定,讓懸吊一直處於運動化狀態,此時慢速狀態明顯較強韌,帶有Sporty氣息,同時車高降低20mm,看起來帥一點!
只是就算懸吊調硬、降低,XC90仍是舒適性格,提供良好的吸震性、穩定性,山路上,你不用擔心搖頭晃腦,但是超過1.7米的車高、車重達到2350kg,加上終究不具性能化特質,XC90 T8 Inscription很難有犀利感。
排檔座沒列出的,其實還有一個B檔,D檔時再往下扳動一次即可進入,鬆油門時,可帶來較明顯的減速力道,同時還具備手動換檔功能,往左降檔、往右升檔,只要稍微習慣,這樣的操作方式是沒有太多不便,但我們還是希望有換檔撥片,用起來絕對更便利!
T8動力是以出力320hp/40.8kgm的2.0升渦輪+機械增壓引擎為主,加上位於後軸,出力87hp/24.5kgm馬力,綜效出力達到407hp/65.3kgm,比起價格相當的對手X5 40i(340hp/45.9kgm )、GLE 450(361hp/51.0kgm ),XC90 T8 Inscription明顯大了一截,同時還具備Plug in充電功能,官方公布純電續航力為45km,相較於純油動力,節能性高出許多。
XC90 T8 Inscription有AWD四驅、Pure節能、Hybrid日常、Individual個人化、Power敏捷、Off Road越野六種行車模式,Hybrid模式符合多數行車需求,大電池電力充足的情況下,以純電行駛為優先,大電池電量耗盡,就會回到與一般油電車相同的狀態,起步時,會盡量電力驅動,引擎再隨後加入一起驅動車輛。
測加速時,自然是選擇Power模式,此時引擎會恆時啟動,起步時,一樣採用自排車測試方式,左腳剎車、右腳油門,鬆開剎車時,起步力道頗為強勁,重量2350kg的車身一躍而出,測了三趟,0~100km/h都在5.8~5.9秒之間徘徊,頗為穩定,最佳成績為5.85秒,與原廠公布的5.6秒在合理誤差範圍,0~400m則是14.05秒、通過速度161.72km/h,對照0~100km/h五秒台、馬力407hp,零四這成績相對顯得略慢,相信這跟馬達動力特性不善於高速域有關,但仍可稱上動力相當飽滿!
我們之前也試過幾次小改款之前的XC90 T8,剎車系統部分,總覺得慢速時不夠線性、容易產生頓挫,這次小改款後,慢速剎車線性許多;XC90 T8 Inscription車重達到2350kg,分量不輕,剎車碟盤也因此為XC90車系最大的前366、後340mm,但並沒有配置多活塞卡鉗,縱使如此,100km/h~0所需距離為36.18m,與原廠公布的36m相差甚小,同時也跟我們試過的X5 25d、GLE 300d相當。
油耗測試方面,需特別說明的是,我們進行市區油耗測試時,儀錶顯示可純電行駛里程為10km,我們不打算把電充滿,或是把電耗盡再進行測試,因為都不符合實際狀況,這就是Plug in車款的特殊之處,短程移動可以變成純電車(前提當然是要充電),也可以不充電、變成一般油電車使用。
雖然儀錶顯示純電里程有10km,但實際只跑了約7.3km便耗盡,這屬正常,因為市區塞車狀況難預測,自然影響電腦判斷里程。7.3km占了我們市區測試路長約3.2成,大電池無法提供純電行駛時,便成為一般油電車狀態,加速時,引擎會啟動與馬達一起驅動車輛,滑行與剎車時會回收動能,儲存電力供緩行、怠速時使用,但電量並不足以讓車輛可純電行駛,最後車上旅程電腦顯示市區油耗4.9L/100km(約20.4km/L),實際加油計算則是22.3km/L。
純電行駛里程耗盡,高速公路測試自然就是一般油電狀態,路況一路順暢,維持100~110km/h巡航,引擎長時間啟動,只有鬆油門會熄火,以電力滑行,最後旅程電腦顯示油耗為7.2L/100km(約13.9km/L),實際加油計算則是12.3km/L,以一部綜效馬力407hp、車重2350kg的大型LSUV來說,此數值不讓人意外。這輛XC90 T8 Inscription在我們手上將近5天,長時間又深度的試駕,讓我們對這輛擁有獨特雙增壓引擎+Plug in油電的Volvo旗艦有了深層認識。無論是開起來,還是拿出儀器實測,XC90 T8 Inscription隔音、吸震性都是高標準,這也是要成為旗艦的重點,XC90縱使問世多年,依舊當之無愧!不過空間、視野表現便屬一般,面對雙B對手,頂多打平,無法勝出。
雙增壓引擎+Plug in油電動力系統是本車另一大重點,雖然是以2.0升四缸為基礎,但加乘後的動力強勁,勝過雙B的六缸渦輪,更別說Plug in插電讓油耗表現有著無限可能,當然,前提是你的移動生活圈裡,有完善的充電設備。最後,這輛Volvo表現有符合369萬價格的標準嗎?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