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底盤吸震性數據能夠橫向對比,每次測試我們都掌握以下標準流程
1.以P Box作為車速判斷:由於各車時速錶各有不同誤差,為了精準掌握車速30km/h、60km/h,因此以GPS訊號的P Box為車速依據。
2.震動計算起點統一:起始點為前輪壓到第一根減速條,震動儀產生G值開始計算。後輪壓到最後一根減震條、震動回復近於0時為計算終了。在車速一致、計算起終點都相同之下,所測得的震動數據即可橫向對比。
名詞解釋
瞬間最大G值:儀器所測得的瞬間最大值
三關卡震動時長:車身開始震動計算,到恢復平穩截止,將三關卡各自震動時間相加總合,時間愈短,可解釋成穩定性愈好。
三關卡G力總和:在車速、計算區段都相同的情況下,把同一段時間裡的震動值相加,若總值愈小,代表吸震性佳,需特別說明的是,這總和值不代表總受力,而是希望大家較容易理解且能相互對比的數據。
試駕車選配3.8萬元的M款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跟著行車模式有Comfort與Sport兩種設定,也能從Sport Individual模式中獨立調整,先以預設的Comfort進行測試,產生的各項數據都優於V60 T6,實際在車內也能感受到震動有效吸收,懸吊反應速度快,濾震校果佳。換成Sport模式,瞬間最大G值和Comfort差不多,不過在連續左右交錯的懸吊反應又再快一些,使得震動總和有更好的數據成績,至於體感上差異並不大,車內不會覺得有過多彈跳或太硬的狀況。
如果以V60 T6的數據對比過去測試數據,絕對也稱得上優異的前段班,只是碰上更厲害的330i Touring M Sport,三項數據都不如對手,圖形上,在左右同時的部分也有更明顯的曲線幅度,而實際在車內則覺得有多一絲晃動的感受。
將速度提升至60km/h,體感上會覺得Sport的路感確實比較直接,但兩種模式呈現的數據並沒有懸殊差異,仍然保有理想的吸震效果,且都勝過V60 T6,從圖形來看,曲線都頗為平整,沒有大起大落的明顯起伏,可見選配的電子懸吊雖然稱為跑車化,但本來就不會過於Hard Core,比較偏向稍微運動化的設定,並兼顧舒適性,3.8萬元的價格也並不貴,如果已經決定要德訂,建議要加選!
V60 T6在60km/h的三項數據依然不如330i Touring M Sport,震幅取線也看得出有更明顯的擺盪幅度,實際在車內也有更直接的衝擊感,只能說本來預期舒適取向的V60 T6在這部分應該能拿下一城,或許和採用標配懸吊設定的330i Touring M Sport會有不同結果也說不定。
在預設的Hybrid模式下,V60 T6靜止怠速都是引擎熄火的狀態,此時只有空調的風扇聲,表現上便優於330i Touring M Sport,而行駛間的隔音表現,兩車沒有懸殊的差距,三種速域的測得數值都頗為接近,均體現高級車水準。
330i Touring M Sport標配跑車座椅,造型有運動感,具備兩側腰部包覆的電動調整機能,還有四向電動腰靠和駕駛座兩組記憶功能,機能性完整,不過和V60 T6比起來仍少了通風/加熱功能,雖然實際坐感偏硬,但剪裁服貼、支撐性充足,容易找到合適坐姿,提供理想的舒適性,只是麂皮加上合成皮革的包覆材質,久坐難免稍微悶熱一些。
後座的坐姿設定良好,椅墊長度足夠,讓下半身有完整的支撐性,椅背角度不會太挺直,頭部距離車頂也還有段距離,另外一點是側窗面積的大小,比起V60偏高的腰線設定,330i Touring M Sport比較沒那麼壓迫。
V60 T6搭載Nappa真皮座椅附通風/加熱功能,規格勝過330i Touring M Sport,而實際坐感的舒適度優於對手,泡棉軟硬適中,原廠強調的人體功學也名符其實,整體的支撐性優異,除了側向包覆性沒有運動化設定的330i Touring M Sport那麼強,整體表現都更討喜。
後座的坐姿和330i Touring M Sport比起來,多一分「陷入」椅中的感受,椅背角度剛剛好,不會太躺或太挺,至於椅墊長度與高度設定沒有對手理想,大腿前緣稍微有懸空的狀況,另外是中央隆起的體積較大,除了關係到中央乘客的舒適性,兩側乘客的腿部側向空間也多少有影響。
在前後視野部分兩者各有優劣,330i Touring M Sport雖然中控台設計較低,前方視野特別優異,是同級水準之上,但較為上揚的車尾曲線,及頭枕不可收折(可收折頭枕需4000元選配),讓後視野有所犧牲,至於V60 T6前視野表現一般,但平直的腰線加上坐點高,頭枕能電動收折,讓後視野表現大幅勝過對手。
330i 後視鏡兩邊都有廣角設計,讓可視角度向外延伸,而V60雖然僅有左邊廣角,但鏡面更大,因此除了左邊視野好之外,右邊也不會輸太多。
330i全車盲區占比較對手少了3.5%,不小的幅度,主因在於V60厚實的C柱遮蔽視野所致,所幸兩者配有環景影像前提下,日常停車判位都不成問題。
本次兩台車軸距長度相仿,實測330i迴轉半徑則比V60更短一些,兩者差異不算大,數值也落在中型車合理範圍。
因為屬於M Sport版本,所以330i Touring配有降低10mm的跑車化懸吊,而本車再加選M款跑車電子懸吊(3.8萬),能有更寬廣的阻尼應對性,但畢竟非高性能之流,在阻尼最硬的情況下,仍稱不上硬派,側傾免不了,但無須擔心支撐性,讓人放膽地將車輛催至極限!
與房車版330i相比,Touring多了一截尾廂之後,可能因後軸重量增加,車尾動態變得較為沉穩,安定感更高一些,多數情況下,車尾動態特性和V60 T6相當,除非刻意較粗糙的收放油門,藉由重心變化突破車身安定性、產生偏滑,否則兩車基本上都屬安穩好操控,沒有怪異脾氣。
煞車表現上,330i Touring M Sport無論是在一般道路,或是賽道激烈操駕,都相當線性好掌控,這點也優於對手,讓人可以更精準的控制車輛。另外,這具8速手自排變速箱在賽場上也有功勞,齒比分配良好、升檔俐落、退檔限制少,綜合以上,每一處都有小小優勢的330i Touring M Sport,最後創下46.5秒單圈紀錄,比V60 T6快了1.5秒!
後輪驅動的「可玩性」就是比較高!330i Touring M Sport循跡系統全關之後,不會有強制介入的情形,駕駛有高度掌控的自主性,面對2檔連續彎,只要能掌握重心轉換,就能來個華麗的慣性甩尾,且在這樣極端的動態下,330i Touring M Sport仍給人頗高的信賴感,不過,這樣操駕方式對單圈成績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單純好玩、挑戰自己駕駛技巧喽!
換上V60 T6,最先感受到不同的是轉向回饋感,傳遞到雙手的路感資訊不若330i Touring M Sport來得豐富,但老實說,這比較偏向「fu」,和操控實力無直接影響性。V60 T6避震器阻尼調得還蠻合我們口味的,帶有運動氣息,貼地性也不錯,而在賽道上,可以從照片清楚看出,支撐性、側傾幅度和330i Touring M Sport相當,可別再輕視Volvo調教底盤的火侯。
V60 T6在後軸配置一具87hp/24.5kgm的馬達,這出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基本上無法讓車尾產生滑動,加上V60 T6激烈操駕下的電子限制較多,較難一探真正極限,雖然是合理的安全考量,但若說玩性,V60 T6也因此低了許多。輪胎採用馬牌PC6,等級低於對手的P Zero,不過實際跑起來,均衡性、受控程度還算合宜,沒有嚴重影響操控能耐的感覺,但是V60 T6車重比330i Touring M Sport多出425kg,實在相當驚人,就算底盤調教再出色,重量產生的物理特性是無法避免的,車重絕對是V60 T6賽道表現的一大罩門。
V60 T6不具備換檔撥片,8速手自排變速箱若要手動換檔,得操作排檔桿左降、右升,有些憋扭,習慣後影響不大,但是換檔反應不如對手,自主性稍低了一點。煞車方面,雖然一般道路行駛時,有初期力道偏弱的情形,但換成賽道上,煞車還算好掌握,不過同樣連續進行7圈計時,V60 T6比起330i Touring M Sport較早出現過熱衰退情形。
這是兩車賽道單圈的速度曲線,可以看出V60 T6彎中速度多較330i Touring M Sport略低,而較強勁的動力,或許受到車重影響,也未能展現在實際加速上,使得V60 T6最後僅跑出48.0秒,比330i Touring M Sport慢了1.5秒。
兩車引擎有頗大差異,330i Touring M Sport就是在BMW廣泛常見代號B48的2.0升渦輪引擎,而V60 T6則是以2.0升渦輪+機械增壓的配置,再加上電力馬達,並且可充電達成純電行駛的需求,原廠表示續航力為50km,純電狀態極速為125km/h,動力系統的複雜度與科技性都高於330i Touring M Sport。
全力起步時,330i Touring M Sport後輪空轉程度比預期少一些,不會有過度打滑影響成績的情況,測試難度不高,也因此不太有人為技巧變數,最佳一筆的0~100km/h衝刺為6.08秒,與原廠5.9秒數據差距合理,通過400m終點時間14.29秒,車速157.55km/h,各項數據都比V60 T6出色,另外,車室內所聽聞的聲浪也較熱血,感官上的刺激也比V60 T6多一點。
一般狀態下,起步時,後軸馬達會盡力驅策車輛,在耗能相當大的時刻,由電能負責,自然可以降低油耗,但若是全力起步時,引擎與馬達共同出力,瞬間力道相當猛,綜效60.2kgm扭力不把突破兩噸的車重放在眼裡,不過0~100km/h最佳成績為6.33秒,仍是略慢於對手,並與原廠5.6秒有些微差距,但我們盡力了,且V60 T6起步時沒有空轉,代表也無操作誤差空間;一路衝向400m終點,V60 T6都大約維持0.3秒的差距,最後以14.53秒、通過末速152.25km/h完成測試。
從P Box加速曲線可以看出,V60 T6雖然車很重,但靠著馬達幫助,起步瞬間G值力道是微高於330i Touring M Sport的,不過車速超過85km/h之後,V60 T6就只能緊跟在後。此圖還有一點值得說明,就是330i Touring M Sport升檔動作相當夠力,1升2、2升3檔時,都可以清楚看出G值瞬間上衝,代表換檔接合力道強勁、傳輸效率直接!
賽道測試中便提到,330i Touring M Sport的煞車特性易於掌控,制動力明顯且線性,而V60 T6則因油電系統的關係,煞車初段為動能回收系統,繼續深踩才會啟動機械煞車,踩踏過程有比較明顯的段落感,初接觸需要一些時間熟悉。在全力煞停的測試狀態下,兩車都有穩定受控的動態,330i Touring M Sport則以些微差距勝出,但看到彼此間的輪胎特性、胎寬以及車重等差異,都是330i Touring M Sport有優勢,V60 T6卻沒有大幅落後的局面,仍屬不俗表現。
330i Touring M Sport在市區的油耗數據幾乎和V60 T6打成平手,有項因素來自於怠速熄火功能確實發揮作用,幾乎每個紅燈都能讓引擎熄火至綠燈再出發,因此在大約1.5小時的路程中,引擎熄火時長就接近30分鐘,繳出9.8km/L的不俗成績。高速部分,330i Touring M Sport以時速100km/h巡航的狀態很輕鬆愜意,動力充足配合適當的變速箱齒比,當下的即時油耗落在18km/L左右,最終得出15.9km/L的成績,領先V60 T6。
V60 T6進行油耗測試時,儀錶顯示的可純電行駛里程為0km,也就是說,此套動力系統以一般油電運行的耗能狀況,引擎與馬達同時提供加速力道,減速時再以動能回收的電量供給怠速與緩行使用。行車模式選擇Pure,和預設的Hybrid Mode主要差別在鬆開油門後,動能回收減速的效果降低,有更長的滑行距離,在市區中,引擎在低速行駛、停紅燈怠速以及鬆開油門滑行等情況都會進入熄火狀態,得到略優於330i Touring M Sport的表現,而高速路況下,引擎啟動的時間更長,僅有鬆油門滑行才會熄火,便難以完全展現Hybrid的優勢,從結果而言,此時顯現的耗能表現不如對手。
光從測試結果來看,空間、配備兩者差異不大,330i Touring M Sport則在舒適性與性能表現優於V60 T6,雖然是運動化包裝的車型,提供精良的操控與駕駛樂趣,看看賽道部分關閉循跡、翩然起舞的姿態,徹底展現後驅車的魅力,甚至聲浪方面還有一絲熱血,但沒有犧牲應有的舒適性,絕對足以擔負家庭用車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動力方面,面對帳面數據大上一截的V60 T6,330i Touring M Sport在加速測試依然無懸念勝出,如果是習慣偶爾開快的熱血老爸,選330i Touring M Sport就對了!
V60 T6有很漂亮的動力數據,340hp/60.2kgm看起來就不好惹,但實際上,這輛車本身就散發比較成熟、穩重的氣息,和330i Touring M Sport同場更是明顯!確實,看起來、坐起來、開起來都不會聯想到熱血或運動感,這具複雜的Plug In油電系統初衷就不是跟人拚加速,如果為了旅行車的個性化外型和實用空間,平常使用環境具備完善的充電條件,還能當作純電動車通勤使用,也才真正體現V60 T6的科技感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