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後尾門很大一片,當然這使得車子在放東西這件事上來說,拿上拿下都會很輕鬆,但相對的似乎很容易造成後門撞傷,常常看到路上看到很多Sienta的後尾門都有撞傷的痕跡。
另外來談談車內空間的設計,前方儀錶台的反光處理得很好,就算是遇到大太陽,前擋也沒有什麼反光,但是在儀錶板上方的銀色配飾,會映照在前擋左上方形成一個反光,看著甚至會覺得像是有裂痕一樣。
車機螢幕在大太陽底下也不太會反光,對於平時查看來說很方便,但是音量調整按鍵設計在最右邊,對駕駛來講很不方便,如果想要擁有方向盤音量快撥鍵,還得加價升級到89.9萬元的尊爵車型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手機架的位置我試過許多不同的夾法,最後還是覺得放在左方的出風口,會是相對看得清楚又不會被檔到的方式。
中控台下方有一塊很大的立體空間,冷氣孔下的掛勾真的方便,例如買吃的東西就可以掛在那裡,熱食比較不燙腳,但東西不能太大,不然還是會卡到副駕的腳。
四門邊的扶手都可以橫放手機,也真的很方便使用,不過相對的就會造成像照片裡一樣,刮痕比較明顯的情況發生。
值得嘉許的是,第三排一樣沒有忘記,同樣設有置杯架與放手機的位置。
接下來談談駕駛座頭頂後方的循環扇,如果為了要加強後排冷房,剛起動時都需要將循環扇開到強風,但剛開車的時候往往也是需要跟後座交談的時候,這時強風的噪音真的會讓人覺得受到干擾,如果可以改為將後座冷氣出風口設置在腳下,又或者是設在車子的兩邊,車內受到干擾的聲音應該就不會這麼大了。
第二排的拉門,因為需要手動啟閉,雖然有電吸的功能,但整片門板的重量對於老人跟小孩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吃力一點,建議選配電動滑門比較實際。
這台車有一個讓我非常喜歡的點,那就是腳踏板的扣環,駕駛座的扣環一共有兩組非常的穩固,不管是在行車腳踩油門或煞車的時候都不會滑動,讓人非常安心。
我購車的重點是出自對家庭使用需求的考量,因此對於車輛的外觀我沒有太大的要求,但是在試駕後還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駕駛的視野非常的好,A柱的視野比我想像中要來的好太多了,即便是蜿蜒的山路都可清楚的看到對向急彎車輛的動向,不會因為死角而造成太多的壓力。
由於Sienta Crossover換上專屬的運動化懸吊,導致在市區開起來缺乏舒適性,加上台北的道路品質很多地方是可以跑拉力賽的路況,我覺得震動感還是太強烈了,而且即便是我自己駕駛的狀態,走山路的時候連我都會有一點暈車的感覺,更別說後座的乘客了,或許是因為Crossover車型懸吊行程有加高的關係,整台車的搖晃情況比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很多。
這台車搭載的1.8升引擎在爬坡來講即便是滿載,對我這種不熱血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問題,變速箱也因為是CVT的關係,所以我覺得蠻綿密的,沒有頓挫感,而且我覺得各個門板和後尾門,在關門的時候聲音都蠻紮實的,感覺不像人家所說的「鋁罐車」,油耗表現因為我不是大腳油門的人,因此車上的油耗顯示都是15km/L左右,Sienta Crossover在吃油方面是一台沒有壓力的車。
總結來說這台車的優點是,車小但是空間大,後方兩排座椅的變化性,大大提高了多人乘坐時的方便性,但是最大的缺點是我覺得是他的晃動和碎震太嚴重,對老人和小孩都容易有暈車感,甚至駕駛本身在山路中也會有點暈車,這是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感覺,而且隔音表現也不太理想,時速70km/h以上的風切聲和車輪噪音都滿大的。
原本Sienta就是主打老人和小孩可以輕鬆乘坐,但是這台車各種的碎震與不良的隔音,都會讓這兩種適應力相對比較差的族群,容易有不舒服的感覺出現,所以才會有暈車或「開起來像船」等不適感,因此我覺得相較於Crossover版本強化側傾的支撐,其實底盤跟避震的平穩才是這類族群比較需要的,如果Sienta能夠再針對這兩點去做加強,就會是一台非常好用的家庭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