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試當天在下雨的狀況下,除了雨滴打在車上的聲音,輪胎破水聲、雨刷作動都會影響座艙寧靜度,兩車在行進間的噪音數據雖然是Electric EV500較好,但差異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到了怠速狀態下才得以發揮純電車寧靜的優勢。
N Line座椅未強化剪裁、強調包覆性,不過原設計就已算是立體有型,包覆性與舒適性皆有不錯表現,且駕駛座具備全車系唯一的電動調整機能。
在座椅造型皆相同的情況下,兩車在前座的乘坐感並沒有差異,唯一要挑的就是Electric EV500車價比N Line高出一截,座椅卻皆為手動調整,僅駕駛座有電動腰靠,難免感到可惜。
後座乘坐感與前座相仿,椅面夠大且椅背斜切角度適中,是可以放鬆的舒適坐姿,雖然膝部空間看似略顯侷促,也缺少後座出風口,但以此級距的跨界休旅來看並不是問題。
前面的空間測試已提到,因電池組擺放在底版下方的關係,Electric EV500的車室底板略為提高了些,這也隨之反應在乘坐感受上,可看出照片上小鍾的膝蓋彎曲角度比N Line大,這會稍稍影響腿部支撐性,長途乘坐的舒適性會降低。
雖然內在乘坐感有些不同,但在車體「外殼」都相同的情況下,兩車的前後視野也就都完全一致,整體來說視野盲區都不大,尤其是後方視野最亮眼,參照過往測試經驗,16.4m的距離屬同級優等生。
兩車後視鏡造型也完全相同,雖然面積並不算大,但狹長的設計能有效幫助照射廣度的提升,搭配盲點偵測、左側外緣廣角設計,實際駕駛相當易於掌控兩側視線。
Kona的車身腰線高、窗戶面積較小,尤其車尾C、D柱十分粗壯,以至於車尾後方的視線盲點較多,不過車身前半部的視野出色,讓總遮蔽率維持在28%,並不算太差。
雖然兩車胎圈配置不同,N Line是18吋、Electric EV500是17吋,不過並未成為影響成績的因素,最終實測迴轉半徑皆繳出相同的4.8m,符合跨界休旅輕巧靈活的身份,都會巷弄穿梭很輕鬆。
雖然都是Kona,但兩台車底盤差異頗大,Electric EV500就跟所有電動車一樣,碩大沉重的電池放在車體下方,另外兩車後懸吊結構也不同,N Line是扭力樑,Electric EV500則採多連桿設計,看起來似乎是Electric EV500較高檔,但N Line避震器經過運動化調校,圈胎、剎車前碟盤都經過加大,看來勢必更適合激烈操駕。
N Line避震器設定頗佳,雖然照片看來車身側傾沒有特別小,但實際展現的支撐性優於Electric EV500,倒是雖然馬牌PC6側向抓地力已比Electric EV500的節能胎好上太多,但仍覺得不夠用,車身底盤還沒達到極限之前,PC6就已明顯慘叫、偏移路線;至於動力反應,雖然出彎時的扭力釋放比不上Electric EV500,但引擎和變速箱搭配協調性佳,所謂駕馭感這件事,N Line絕對遠勝Electric EV500,而最快單圈45.6秒也是個不錯的成績。
Electric EV500比N Line重了將近300kg,顯然是電池的「功勞」,Electric EV500車頭裡面也將體積較大的引擎、變速箱換成馬達,似乎讓車頭負擔減輕不少,讓Electric EV500轉動方向盤進彎的瞬間反應較輕巧一點,不過也就僅止於這一瞬間,接著因為避震器阻尼較舒適、輪胎側向支撐性不佳,讓實際過彎能力低於N Line。
此圖可以清楚看出Electric EV500電池擺放位置,雖然重量可觀,但卻在車身底部,勢必有低重心功效,對於性能發揮來說,變重是劣勢、低重心是優勢, 一來一往,讓人好奇車身動態與N Line的差異!
雖然避震器較軟、車重可觀,但整體設定仍是優秀,車身協調性頗佳,在N Line面前並沒有失色太多,真正讓人覺得頭痛的是輪胎,除了側向抓地力不理想之外,電動車來的又快又急的扭力,ESC動態穩定系統關閉之下,出彎無論右腳踩「電門」再輕巧,前輪就是明顯空轉,難以順利出彎,最後是在ESC On之下才能順暢的跑完全程,單圈成績47.5秒,比N Line慢了將近2秒,直線加速比N Line快的優勢,在賽道上變成劣勢。
Electric EV500是基於油車平台衍生而來的電動車,「引擎蓋」打開內部便是馬達、電能相關零組件,整體配置其實與一旁的N Line類似,差別僅在動力單元改用馬達罷了,204hp/40.3kgm的動力輸出勝過N Line。N Line則搭載最新世代1.6升汽油渦輪引擎,主要革新科技在於可靈活控制進氣量的CVVD連續可變汽門持續系統,確保各轉速區間都能保有充沛動力,198hp/27kgm輸出十分出色,搭配離合器加大、軟硬體升級的7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動力充沛換檔也順暢。
Kona N Line全力起步瞬間動力釋放相當保守,即便測試時為濕地路面,循跡關閉輪胎依然沒有任何空轉打滑,這,這時能感受到飽滿的推力帶動車速不斷向上,且換檔過程迅速又順暢。
Electric EV500起步加速可就激情多了,起步全輸出的特性在濕滑路面更考驗「黃金右腳」,關閉循跡系統進行加速測試,油門踩多了輪胎空轉不止、車輛幾乎沒移動,踩少又無法發揮動力,如何斟酌輪胎抓地力的極限、配合車速逐漸加深油門成了測試的難題。經過幾天相處下來,40.3kgm的扭力做為代步車早已遠超過需求,再加上原廠配胎抓地力不佳,超車前確實得斟酌油門深度才行。
實際分析加速數據,Electric EV500在雨天受限於配胎抓地力不足,起步掙扎動力也無法完整發揮,因此0~60km/h加速略慢N Line一些,但當車速提升、抓地力穩定後,無論40~70km/h再加速、0~100km/h甚至零四加速,Electric EV500都以些微動力優勢勝出,相信若在乾地測試,會更進一步擴大這段差距。
在N Line運動化套件加持下,N Line的前煞車碟盤由305mm升級到320mm,能帶來更好的煞車效果,測試當下是雨天,理論上煞停距離會延長不少,但最後依舊繳出不錯的37.7m煞停成績,雖然在急煞過程車頭劇烈下沉,導致車尾會出現偏滑的不安定感,但整體制動力道線性且明確,雨天還能有如此表現相當出色。
Electric EV500的車重達1678kg,比N Line的1388kg重上不少,先天條件就不吃香,加上配胎等級差異,踩下煞車後制動力道雖然明顯,但滑行距離就是比較長,煞停距離來到40.12m,煞車能力並不及N Line。
油耗測試路程大致順暢,市區、高速路段幾乎都維持速限行駛,汽油版N Line雖然有著近200hp馬力,但Eco模式下低速順暢好控制,油門輕踏很容易就能跟上車流,再加上紅燈怠速熄火沿途都能正常作動,最終繳出市區10.4km/L、高速18km/L的好成績。對照加油發票,N Line行駛約54km油耗測試路線所花費的油資一共為123元。
Electric EV500耗電量也頗為出色,每度電約可行駛7km,若乘上64kWh電池容量,實測滿電狀態約可行駛448km,相信已能滿足多數用車需求。經過計算,Electric EV500行駛約54km油耗測試路線共花費7.6度電,若以台電家用電費標準(隨用電量不同分為六種級距),所花電費僅需12.4到48.7元之間,明顯比N Line低廉許多。
而電動車最重要的充電問題,除了住家充電設備之外,總代理南陽實業也將在台北內湖、台中西屯、高雄博愛三處據點建置DC直流快充,但相關充電費用仍在研擬中,此外也與YES! 來電合作,提供車主遍及全台的快/慢充電網服務。N Line是現代在台灣導入的第一款N家族作品,肩負拓展客群、替後續其他性能車款鋪路的重要使命,經過完整實測確實令人眼睛一亮,雖然動力數據不如對手,但靠著精良的底盤調校,僅有加速測試小幅敗下陣來,其餘動態項目全數勝出,尤其在賽道測試上繳出有如運動掀背的水準值得稱讚,整體表現不會讓對操控有要求的熱血買家失望,也讓人期待更強悍、更激情的Kona N。
原以為可以靠著純電車強悍的加速與低重心優勢在賽道測試佔上風,但實測證明,原廠賦予Electric EV500的先天定位就不是為了熱血,懸吊、煞車乃至於配胎都是以大眾化、舒適代步為主要訴求,順順開、享受純電科技帶來的優越感確實很到位,也反應兩車的最大差異,這就是汽車設計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