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盛行的年代,傳統車廠開始經營電動子品牌概念,一步步壯大電動車陣容,像是賓士有「EQ」,BMW則是「i」,至於Audi就叫做「e-tron」,本次主角e-tron GT為品牌第二款電動車,定位是大型四門跑車,車格大小接近自家A7 Sportback,也是目前Audi最貴的電動旗艦。除了旗艦身份外,這也是品牌第一輛電動RS,電動車要快很簡單,但能不能調校出RS的性能氛圍,將會是這次超測重點!
數位儀錶、中央10.1吋螢幕,介面配色採用黑底高反差搭配,看起來極簡容易判讀外,也與車飾中的黑、灰色階搭調,並有經典、運動、e-tron Sport三種顯示風格,既然是電動車,電池消耗量、平均電耗、預估行駛里程等也都能在介面中找到,且變化不同駕駛模式,行駛里程也能及時預估,易於駕駛電能管理。無線充電板位於中央扶手內,而且是夾在側邊,讓你在充電時仍有置物空間。
前座寬度、高度表現都出色,坐進駕駛艙沒有壓迫感,跑車座椅有腿靠延伸機制,讓椅面得以有51.2~56.6cm的寬廣長度調整範圍,得以符合不同體型駕駛。好的空間感也和中控台設計有關,雖然乘坐重心低,在中控台設計也相對低矮,讓視覺感受開闊。
畢竟為四門跑車,後座受到斜背身形影響,側窗面積小,頭部空間感也壓迫,膝部空間25.5cm以近5m車長來說也不算出色,原本RS版本配有全景天窗,但由於試駕車選配了碳纖維車頂而取消,個人感受還是喜歡全景天窗多一些,可有效放大空間感。e-tron GT後門相當厚實,但並不影響進出,門框開口最窄處都還有52.1cm,開門角度62.7°也夠大。
後行李廂空間雖然不大,但四周有完整平整化設計,後座倒平能創造更好的深度,可以躺進大組高爾夫球具沒問題。在一般狀態下放進26吋、20吋型行李箱剛剛好,寬度所剩無幾,深度也無太多利用空間,若真有更多行李,前艙蓋下有另一處置物,大概可放進兩個隨身後背包。
RS e-tron GT擁有節能、舒適、運動三種駕駛模式,以時速30km/h下通過關卡,在節能模式下震動時長最短、G值總和最低,整體表現最為舒適。依序以舒適、運動模式進行測試,在震動時長、G力總和上都逐步提高,但安定性皆屬出色範疇,在行經連續左右交錯陣行時,車身搖晃情形規律,沒有懸吊抓不住的情況發生。
在車速60km/h狀況下,則是舒適模式表現最好,不但有最短的震動時長,G力總和也最低,這也印證了一般路上行駛體感,用舒適模式高速行駛最為貼地,撫平能力佳。另外值得觀察的還有運動模式,雖然瞬間G值、總和略高於其他模式,但震動時長表現出色,表示懸吊支撐性增加之餘,也保有出色吸震能力。不論是何種模式、車速,RS e-tron GT測試數據都屬優異範疇,可別以為掛上RS就很硬派,日常代步保證舒適!
雖然RS e-tron GT是電動車,但開起來並非安靜無聲,即使在節能模式下,還是可以聽到微微馬達運轉聲,還有模擬燃油車的引擎低鳴聲,除此之外,無論高速風切或底盤都很安靜,即使為了應付大動力,配置寬達前265mm、後305mm的P Zero跑胎,路噪表現仍控制得宜,日常行駛有高質感!
RS e-tron GT乘坐重心相當低陷,很有開跑車的感覺,前座兩張造型立體的跑車椅,剪裁貼合身形,無論肩、腰、大腿都能被完整支撐,操駕時安全感十足,長途駕駛也能久坐不累。
後座空間是四門跑車硬傷,但論乘坐舒適性並不差,兩側座椅造型符合人體工學,剪裁夠立體,讓乘客也能有滿滿包覆感,身體可以牢牢固定,缺點是走道中央隆起高,中間椅面也無專屬剪裁,長途駕駛還是四座使用較合適。
斜背、高腰線設計依舊影響後視野,倒車時可多參考倒車顯影、360環景系統輔助;前視野分部表現不錯,低矮的中控台讓視線開闊,駕駛時確實輕鬆無壓力,掌握度高。
後視鏡造型偏小,左側因為外緣有廣角設計,讓視線得以延伸到33.1°,右側表現則相對一般,可多利用盲點偵測系統,留意有無視線外來車。
即便是跑車身形,但A、B、C柱都不算粗壯,但車內B柱飾板相當厚實,讓左側B柱視野遮蔽較多,其餘數據都算優異,總遮蔽率幾僅有23.2%。 RS e-tron GT軸距達2902mm,逼近自家A6中大型房車水準,但在RS標配後軸轉向下,後輪可於70km/h以內提供最大2.8°的反向舵角,讓實測迴轉半徑僅4.5m,數據甚至小於Focus、Mazda3等中型掀背,賦予低速高度靈活性。
RS e-tron GT底盤設計與Taycan高度相同,電子氣壓懸吊同為三氣室設計,有更好的適應力與性能表現,而RS e-tron GT也具備後軸轉向、運動化後差速器,煞車、輪胎規格也都沒話說,不過倒是缺少主動防傾系統,單論過彎側傾,確實比有選配PDCC的Taycan明顯,坦白說,也自然影響一些俐落度。
在這麼小的場地裡試過761hp的Taycan Turbo S之後(Taycan Turbo S超測點我),對於RS e-tron GT的598hp馬力也就不太擔憂了(boost模式646hp)。運動模式下,動力釋放雖猛,但線性度還是有幾分近似燃油車,沒有急躁、突兀感,同時前265/35R21、後305/30R21倍耐力P Zero的胎面狀況也不錯,提供優秀的抓地力,讓出彎加速完全不恐懼!
單圈測試時,地面有點微濕,再加上或許底盤設定特性之故,進彎時轉向不足趨於明顯,需要確實減速,無法嘗試晚剎車、拚進彎速度,出彎也是有點受轉向不足之苦,無法仗著擁有四輪驅動提早踩油門脫離彎道。另外,煞車踏板行程長,需要稍微適應,腳感線性度倒是不錯,但實際制動力卻不如預期(這輛車累積里程1萬km,無法確認煞車皮狀態),有些可惜,最後僅跑出42.7秒紀錄,未能擠入心中預期的41秒關卡。
實際進行加速測試,進入動態模式並完全關閉循跡系統,在全力驅策下可激發Boost最大馬力646hp,即便動力夠狂,但有四輪驅動及P Zero跑胎緊抓地面,彈射起步瞬間打滑並不顯,起步推送力道超過1G,直到100km/h都還有近0.8G水準,測出優於原廠的3.25秒,通過400m為11.26秒、通過時速201.14km/h,絕對是超跑等級加速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