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底盤吸震性數據能夠橫向對比,每次測試我們都掌握以下標準流程
1.以P Box作為車速判斷:由於各車時速錶各有不同誤差,為了精準掌握車速30km/h、60km/h,因此以GPS訊號的P Box為車速依據。
2.震動計算起點統一:起始點為前輪壓到第一根減速條,震動儀產生G值開始計算。後輪壓到最後一根減震條、震動回復近於0時為計算終了。在車速一致、計算起終點都相同之下,所測得的震動數據即可橫向對比。
名詞解釋
瞬間最大G值:儀器所測得的瞬間最大值
三關卡震動時長:車身開始震動計算,到恢復平穩截止,將三關卡各自震動時間相加總合,時間愈短,可解釋成穩定性愈好。
三關卡G力總和:在車速、計算區段都相同的情況下,把同一段時間裡的震動值相加,若總值愈小,代表吸震性佳,需特別說明的是,這總和值不代表總受力,而是希望大家較容易理解且能相互對比的數據。
330i M Sport搭載運動化懸吊,車高較標準版降低10mm,驅車上路能感到懸吊設定偏硬、但阻尼設定良好沒有多餘彈跳;實際以儀器測試,瞬間最大G值約落在正負0.8G,以豪華房車標準來看衝擊較高,但懸吊能快速吸收回穩車身,懸吊運作毫不拖泥帶水、給人直接而俐落的震盪回饋。
C300標配AMG套件與跑車化懸吊,19吋鋁圈相較330i M Sport大上一碼、胎壁更薄,但C300實測最大G值卻是略低於330i,整體感受不脫賓士給人舒適、豪華的印象。觀察震動曲線能發現C300懸吊處理不如330i那般俐落,但卻不至於過度晃動,偏舒適的調校反映在震動總和、僅393G表現相當優異。
隨車速提高、330i瞬間最大G值來到1.3G上下,體感維持與低速相近的震盪回饋,並未顯著提升。經過計算震動總和僅落在529.74G,對比30km/h測試幾乎沒有增加,顯見330i懸吊設定在中、高車速才能發揮實力,稍稍犧牲低速舒適度來換取操控性格。
C300懸吊設定較能兼顧中、低速舒適性,瞬間最大G值隨車速等比提升、並透過良好阻尼設定快速吸收震盪,整體搭配仍然保有高水準乘坐質感。值得注意的是60km/h震動力總和經計算為515.74G,與同場330i實屬相同水準,車速提高後、日常駕駛舒適表現不致有太大差異。
330i不愧為全新世代、NVH工程了得,座艙隔音以顯著差異全面勝出C300,由於測試條件為均速行駛、引擎轉速低,置身330i車室僅有細微胎噪,風切聲則細不可聞,表現讓人驚喜。相較之下C300在車體隔音雖然已足夠優異,但直噴引擎運轉聲卻若有似無的傳進車室,尤其以怠速最為明顯,兩者對比高下立判。
330i標配跑車座椅、兩側腰部造型鮮明,且可電動夾緊調整,能隨駕駛人身形、需求調整包覆性,再加上四向電動腰靠,功能相當完善。座椅著座點相較C300略低,置身其中操駕感受更為理想,舒適性則需要多方調整,基本能滿足各種身形駕駛的舒適需求。
C300座椅兩側包覆看來鮮明,實際置身其中卻是相對寬大舒適,另由於著座點較高、對腰部負擔較小,很容易就能調出適當坐姿,雙B車款造車理念的差異從駕駛座姿也能略知一二。
330i後座座點同樣低陷、椅背角度也相應傾斜,置身其中相當舒服自在,椅墊長度略短於C300、但前緣採圓弧包覆,對膝蓋轉折處起到支撐作用,並沒有顯著不足之處。
C300後座造型趨於平坦、座墊泡綿也偏硬,並沒有深陷其中的包覆感,置身其中更趨近於正坐,讓舒適性不如330i那般理想。
對比過往超級測試的房車數據,330i前後視野均屬合理範圍,並沒有因為車身長度突破4.7m而顯著影響視野;反倒C300受惠於儀錶檯距離擋風玻璃較短,前盲區僅6.6m表現出色,後方視野也未受造型或頭枕影響,比起330i要好上許多。
330i與C300兩側後視鏡外緣都具有廣角鏡設計,理論上擁有相對寬廣的反射角度,然而330i經過實測、左右後視鏡照射角度並未特別出色,但也坐落在合理範圍;C300則顯然發揮廣角鏡優勢,左側角度達到37.5度、右側也來到30.4度,在鏡片面積不特別大的前提下,後視鏡角度相當充裕。
傳統四門房車線條多是中規中矩,在360度視野項目中理應沒有顯著差異,兩車A、B、C柱盲區占比分別為24.1%與24.7%,330i以些微差距小幅勝出。深究原因,C300的C柱線條較為厚實,視線遮擋自然較多,但兩車在此測試項目均沒有顯著缺陷。C300軸距為2840mm、330i則來到2851mm,C300在迴轉半徑小幅勝出實屬合理,實際駕駛很難感受迴轉半徑所帶來的細微差異,主要還是C300駕駛視野較好,對於窄巷穿梭、迴轉信心度較高。
近幾代3系列大改款,車體都更為放大、也更強調舒適性,縱使如此,但開著330i M Sport轉過兩個彎便會發現,轉向俐落感仍勝過對手,比較能聽話的切進彎中,轉向俐落的特質,不表示過彎極限變高,但卻按駕駛心意更精準的進出彎。
330i M Sport搭載前225、後255mm的PS4跑胎,C300進化版則是同樣胎寬的馬牌CSC5,基本上兩條輪胎等級相當,但實際跑起來,330i M Sport輪胎側向抓地力總是弱了一點,關鍵原因並非輪胎等級較低,而是330i M Sport動力傳遞比C300直接許多,讓輪胎負擔變大,進而影響實際表現,實在有些可惜!
330i M Sport之所以動力輸出直接,8速手自排應是重要功臣!每每踩下油門,總是讓人覺得動力紮實的傳遞到後輪,每次換檔也俐落帶勁,尤其退檔,限制比C300的9速變速箱少了許多,且動作明確,不像C300需直盯儀錶,確認「到底有無退檔成功」,另外,330i M Sport聲浪也比C300熱情許多,雖然對縮短單圈無用,但感官刺激滿分!可惜,最後330i M Sport單圈以42.8秒微慢於C300的42.5秒,PS4輪胎實際抓地力略不比CSC5是主因,但若要說轉向反應、底盤回饋樂趣,我們投330i M Sport一票!
C300進化版同樣擁有跑車懸吊,而胎寬雖然與330i M Sport同為前225、後255mm,但扁平比都更低一些,有助路感傳遞。雖然前文提到,論轉向反應,330i M Sport還是略勝一籌,但平心而論,C300進化版也是高標演出,在一般道路上,很難明確分出高下,而在賽場上,只能說,有對比必然就有差異。
兩車的後軸動態都相當安穩,以超過100km/h帶剎車進彎,沒有一絲搖晃不安,但出彎時,兩車狀態就大不同,C300動力傳遞不像330i M Sport直接,加上循跡系統就算全關,在極端狀態下仍會介入,因此無法像330i M Sport可恣意的藉由油門深淺,來調整車身動態,少了樂趣、多了安穩,兩車在賽道上個性可說是大不同!
在大魯閣這個超小的場地裡,C300的9速變速箱的齒比並沒有顯得特別綿密,和多數車同樣都在2、3檔之間游走,而就算選擇最激進的模式,換檔反應仍明顯不比330i M Sport,好在引擎扭力仍佳、輪胎抓地力較出色,讓單圈成績以0.3秒小幅勝出,但我們還是得補充,論駕駛樂趣、各種駕駛資訊傳遞,330i M Sport仍是較佳的!
330i搭載2.0升L4渦輪引擎,代號和前代車款一樣是B48,不過最大輸出略增一些,來到258hp/5000~6500rpm、40.8kgm/1550~4400rpm,搭配8速手自排變速箱,原廠0~100km/h的加速成績是5.8秒。
C300換上代號M264全新引擎,同樣是2.0升L4渦輪,最大輸出258hp/5800~6100rpm、37.7kgm/1800~4000rpm,和330i相比,馬力持平、扭力值則小輸一些,搭配9速手自排變速箱,原廠0~100km/h的加速成績則是5.9秒。
從賽道測試就知道330i的動力反應比C300來得直接,進行加速實測更是有感,當原地左腳剎車、右腳油門,必須拿捏好起步時的引擎轉速,否則後輪255mm的PS4跑胎也頻頻空轉,除了引擎前段出力飽滿,8速手自排變速箱在全力加速比C300激進不少,1換2檔和2換3檔都像是背後被踹一腳一樣,最後0~100km/h加速得出逼近原廠成績的5.84秒,0~400m則有14.04秒@162.57km/h的優異表現,明顯完勝C300。
雖然C300輸出水準與330i相當,但C300股催起來就是較為柔和,以同樣的起步方式,C300幾乎沒有打滑情況,少了拿捏油門的顧慮,最終得到的0~100km/h最快為6.63秒,至於0~400m繳出14.72秒@154.91km/h的成績,不但落後330i一截,和原廠數據也有段差距。
從P-Box擷取的曲線來看,C300在起步當下還能和330i持平至40km/h,但之後一路到通過400m終點均落後,330i在加速方面無懸念勝出!
煞停表現在伯仲之間,畢竟彼此的胎寬相同、配胎等級相仿,結果有合理性,另外一點是在減速過程中,兩車均有非常穩定的動態,給予駕駛高安定感,無愧高級車應有水準。
油耗實測當天路況順暢,不論高速或市區都大致以速限行駛,兩車均採用節能模式並開啟怠速熄火功能。330i怠速熄火在市區路況較容易啟動,相較之下C300在市區停等紅燈時從未進行怠速熄火,推測C300對於怠速熄火啟動條件較為嚴苛。實測結果兩車油耗都屬優異,市區路段330i勝出、高速路段則以C300較佳,九速變速箱對油耗還是有著一定幫助。
330i與C300在加油孔皆設計有檔片,無法確切觀察加油量,我們統一以跳停、重新置入油槍、再跳停兩次來計算加油量以求加油公正性。
雖然330i M Sport單圈成績略慢一點,但前文已說的很清楚,那是因為輪胎差異之故,整體操控反應,330i M Sport明顯有更多樂趣,BMW招牌名聲依舊!再加上加速表現壓倒性獲勝,因此若你想找尋有駕駛樂趣的豪華中型房車,我們推薦首選330i M Sport!
至於其他各項測試結果,坦白說,世代較新的330i M Sport並沒有壓倒性勝出,各自在伯仲之間,這也顯見C300經得起考驗,唯一有明顯不同的,就是上述的性能方面,這樣的產品差異,其實也就是BMW與M.Benz一直以來的品牌精神差異,難分出絕對性優劣,但藉由這次超級測試,卻再次印證BMW與M.Benz各有各的造車理念,簡單說,該選哪部,先問問你自己有多熱血!